露~

麻团毁前期的渣后期思路过程分享【FROM麻团张】

麻团张:


    


    首先,这不是教程这不是教程这不是教程……何德何能,只是说是麻团自己的一个体会吧。>_<




    近来很多小伙伴想让我写篇日志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后期。麻团知道这是对我的肯定与支持,同时这也是一个高风险任务。




    不过麻团就是个摄影的业余爱好者,怕什么呢~。那就在这里选取一张自己的片子说一下自己在前期基础上的后期思路过程,一来自我戳破所谓“后期不错”的假面,二来与大家分享有所讨论,受到小伙伴的指点,也是我自己的进步吧~。




    那就选前两天发的一张片子【行走】作为例子。我玩摄影时间还不算很长,在很多大师面前我都是后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导与训练。拍照,还是后期,都是自己自学慢慢摸索的。所以很多方法都很傻瓜,有时候为了多快好省走所谓的捷径,也许也是在走弯路。请各位批判地看吧,对于我后期中的种种问题,也望前辈们能批评指正,我也从中学习;大家讨论一下,也是有益的~。




    那就不多说,开始吧~。




    【行走】这张拍摄于侨福芳草地。一位前辈跟我说里面还是有的拍的,周末我就去看了看。结果可能穿得不够厚,半路发烧感冒,到了那里恍恍惚惚也没有拍很多,不过还是有一些片子的,【行走】就是其一。




    视角是芳草地里面高层处的雕塑,来往人会少一些。艺术品本身很漂亮,背景的建筑也不错,尤其是头顶“天花板”的设计很有科技感。只要在好的角度利用好这些因素的透视关系,就能将它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呈现杂而不乱的良好构图画面。当然,不足是里面的光线不是很好。但是幸运的是我等到了黄昏之时的良好光线,(那天北京天气格外好我的小伙伴都拍外景去了只有我苦逼在室内发烧拍建筑哇)天棚充满设计感的线条染上了阳光的颜色,如水银一般的雕塑也更为靓丽,整个环境通透性很好。这是一个值得拍的瞬间。我选取了适当的角度,横幅竖幅站着蹲坐着分别拍了几张。不过最后还是选取了横幅的低的视角。我遗憾自己没有移轴,也就只能用17端拍下了畸变很不舒服的画面。在后期是一定要去调畸变改善透视的,这个在前期拍摄的时候要清楚,所以前期拍摄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不过这些属于前期就不啰嗦了。于是我背着大包发着烧屁颠屁颠地回到宿舍去~。




    万万没想到,话说就要先放原片了呢……还真没有在网上放过原片有些羞羞的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啊喂这节奏不对吧!)




    不过原片其实够惨。




    将RAW文件导入Lightroom中:









    稍微有些欠曝了。(啊喂不要再掩饰了!)




    好吧,其实很欠……曝。主要还是为了保留更多的细节。后期中要把更多的细节呈现出来。原因还是注意到了右侧的高光处,那里不想过曝。既然这样,就在后期多下下功夫吧。




    雕塑的拍摄角度其实很算满意,但由于是低角度仰拍加17端畸变,与我正常透视的前期方向的想法有些差距。这个也要在后期中的“镜头校正”中调吧。我抓到了黄昏的光线,那么在后期中一定不要浪费它;因为无论是主体还是背景都充满了科技感,后期调色风格,也会给自己定一个主要的方向。




    以上这些话不是啰嗦,而是我看到这张生冷的RAW原片时在后期处理前要做的思考,告诉自己一些注意点,确立自己后期的大致方向。在心里拟一个大致的计划,这个是很重要的,不然盲目后期,顾此失彼,效果不会很好,事倍功半。




   既然放在了Lightroom里,开始调吧。大多数人喜欢对界面右侧的不同模块按顺序调节。我自己一开始也是这样,不过后来熟悉了,麻团有自己习惯的顺序。




  首先拖动到最后,看色彩配置文件。









    使用RAW文件,可以在这里选择色彩配置。这个是大多数人往往会忽视的一个环节。




    在前期拍摄中,比如使用佳能相机(别的我不太清楚),是可以选择照片风格的,标准,人像,风光等等风格,这些就是体现在这里的色彩配置文件上。如果相机只输出JEPG文件,色彩配置是固定的(因为要压缩压缩再压缩)。但是在RAW文件里后期还可以选择。选择不通过的色彩配置,在拍摄一些景物人的时候色彩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爬楼拍摄立交桥夜景,如果选用了Camera Landscape,桥体的颜色就会发红,是红铜色,而选用“标准”风格,桥体就会偏黄。我还是比较喜欢后者,而在拍摄的时候估计很多人都会把相机风格设成“风光”,于是前期颜色就会有差距了。




    所以,第一步先来确定这个细节。……不过最后我还是选取了Camera Standard。Camera Landscape颜色过于艳丽,我的笔记本屏幕还不行,颜色容易调过头,以前没少吃亏,所以很少选。其余的,可以根绝不同片子来进行不同选取。至于下面的红原色等调节,可以在这个时候调节,也可以在最后调节,不过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要调,这里一动滑块画面呈现的差距还蛮大的,想调的话可以微调,最好在最后再调。




    接下来回到最顶部,开始调色温以及基本的曝光明暗调节。









    前期色温要控制准确,后期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不必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为了调回色温而损害了画质。在后期中也可以自定义再进行微调,达到最好的效果。拍摄的时候欠曝了,所以提一下曝光。




    实际上,这里的曝光参数值和对比度不是一开始一次性调好的。在后来的后期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进一步的调节。其实对于基本版块的这些参数,可能在后来,还是要再回到这里的版块再来调。




    额我估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高光-100”和阴影“+100”。。。原谅我吧T^T




    为了找回暗部细节,同时挽回高光溢出,我没有遵循“微调参数”的原则,十分狠心将两个参数都拉到了边界。相机的宽容度问题在所难免,为了实现心里想要的效果,“抑制高光提拉阴影”我做的很粗暴,因为调这个理效果很明显。当然奉劝小伙伴蛮不要这要粗暴>_<




    当然这样完全抑制高光提拉阴影,会给画面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光影比例失调,或者画面灰蒙蒙的不好看。所以在白色色阶、黑色色阶里进行了进一步调节,不过不多。对高光和阴影的粗暴对待造成的负面因素,就要通过色阶以及接下来的曲线调节来弥补,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吧。(小盆友们表模仿)




    增加清晰度,适当减少发灰的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增强科技感。提鲜艳度,降饱和度,是的色彩更加明丽同时也不会显得过于鲜艳不舒服。




    这些调完之后,其实片子的大致风格已有一点点的体现。同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对高光阴影的粗暴是一方面。其次,在右侧高光的部分建筑线条发现了红紫边。




    (叹气)木办法,用的是二手17-40同时还是用17端拍的。这个要记住,在后面去除色差。红紫边看似是小问题但是在片子呈现时往往会被人第一时间看到,很不舒服。或许也算是我的强迫症吧。




    当然还有比较严重的问题:阴影细节体现之后发现了一只新鲜的,安保大叔的身影。。。(艾玛你为啥在那里呢我一直等着你走出画面呢。。。)在画面中间也有了一个粉红色衣服的背影。(扶额)对于这个画面,两个人显得多余,会影响画面美感。这个就要等到在Lightroom中调完导入到PS之后,在PS中擦除掉了。




    基本模块就调完了,不过我不会按照顺序来的。




    下滑,来调“细节”模块(即锐化)和镜头校正。(毕竟这畸变完全不是我本意哇!)




    额为什么忽然半途而废去调节镜头校正?其实镜头校正是我最开始就想调的,但是原片欠曝,我自己也看不清楚,如果先调镜头校正,对于我来说,没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眼神儿不好的我,很难弄好。所以在基本参数弄好之后,画面各个细节体现蛮好的时候,我来调节畸变。这个也是在最开始看到RAW原片时,心里计划的一部分。




    而锐化呢,其实原因也没什么,只是因为,如果不调这个,画面看起来肉肉的又有各种噪点我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啊喂这个是什么理由哇!)









    进行锐化操作。在锐化方面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在LR里就可以嘞。(如果想进行部分锐化等其他操作,可利用蒙版或者插件的点控制等等)这个时候最好将预览图放大,效果更明显,自己也能掌握好锐化的度。




    麻团自己的锐化风格是:极力去除色彩噪点,而同时保留其他噪点。锐化稍微过度,可同时半径调的很小。产生细腻的锐度,与我保留的噪点结合起来。之后,再将这种“细腻的粗糙”稍加打磨(比如减少杂色和调动“蒙版”滑块的操作),使这种效果更为自然。也就是说,将烦人的噪点尽量转化为“颗粒感”。




    我喜欢颗粒感。而这个方法或许来源于麻团小时候的记忆,在我老妈学校的画室里看着油画的表面,那种颜料笔锋回转之间产生的细腻中的粗糙,以及隐约之间画布浮现的纹理……那就是我一直想追求的感觉。受老妈画画的影响我也喜欢把摄影转化为绘画的感觉,这也算是我笨拙的模仿吧。如果说麻团真的有什么自己的风格,也许风格就在这里。锐化步骤看似很简单但是在我这里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锐化切记过度,那样片子也会很难看。其实在这里进行锐化操作后片子看起来并不是很锐,也许因为我锐化半径过小的缘故。所以在后期最后的最后,我会在PS里进行高反差保留的最后一步锐化,所以在这里不着急,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而同时注意的是,我通过抑制高光提拉阴影以及通过锐化调节营造的颗粒感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所以之后我就不会再进行进一步的颗粒感营造了,那样的话真的就不好看了,所以我不会再生成颗粒。




    接下来进行镜头校正,改善透视关系,达到我心里原本的想法。









    我使用的是Lightroom 5,里面自动校正的一步操作还是很方便的,大多数的时候都能够智能处理,之后在这个处理的技术上再进行自定义调节,很容易达到自己的心理想要的效果。在这个片子里我选取了“垂直”选项,想将原本由于低位拍摄造成的畸变校正。当然电脑自动也会有缺陷,要在其他选项“颜色”“手动”里自行调节。配置文件,由于这里是我自己手动调节畸变,配置文件校正暂且不用。




    “颜色”操作,即为消除刚才所说的提到的红紫边。









    点击“删除色差”,放大发现刚才出现的红紫辨基本消失了,所以在下面的参数就没有继续调。这个地方要适当地止步,不过如果紫边或者绿边仍旧存在,就要手动调节。没有红变绿边,就最好不要调了,如果没有还调的话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跑偏效果。。。(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试一试~)




    继续手动调节:









    其实在这里参数时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是根绝实际情况来进行微调。很多童鞋抱怨LR右侧的调节界面太小鼠标拖动总是弄不准。我们可以选中那些参数让他们变成蓝色,然后按键盘的“↑”“↓”键,数字就会有规律小幅度滚动,这样就可以实现比较精确的调节。镜头暗角是为了营造氛围感,不过这里我就不用了,一是外面还有白边,而是本身片子的四周由于光影关系加暗之后,我之前弄出的细节体现就会被破坏。况且曲线等步骤还没有做,现在来加暗角有些操之过急。先放一放。




    手动调节之后,效果看上去看不错……如果自己真的很满意,就可以通过裁剪操作去掉镜头校正产生的白边。不过这张片子里,我没有裁剪,因为其实我还是有一点点不满意,于是先将画面保留,过后导入到PS里的时候,可以新建图层,Ctrl+T即自由变还操作继续来调节。这是后话,那就先放在这里吧。




    P.S.个人认为,良好的后期习惯即是有计划有步骤,同时要有合理的安排,合理的铺垫。每一步都要考虑到之前的调节,以及未来的伏笔。




    接下来就要进行调节曲线的操作了。至于曲线的原理,麻团真的一时半会儿说不明白 >_< 但是它的确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这一步骤,明暗关系基本确立完毕,调色的基础大致做好。









    对点曲线,RGB曲线调节,确立最终的明暗关系;分别调节R、G、B曲线,进行细致的调色,达成色彩基调。


















    RGB曲线的形状相信都不会陌生,好像一般来一个所谓“日系”啊“胶片”啊神马的都会说,在阴影部分是的阴影不过硬,少少发灰更为自然;高光部分适当下调,防止出现“死亮”的状况。这也是我学习到的并且很常用的(当然并非所有情况都适用),而除了高光与阴影部分以外,值得关注的还是我是当提了一下中间色调。此外,通过RGB曲线的整个的“提升对比度”的效果,弥补了先前过度调节高光阴影带了的负面影响。




   单独调节R、G、B曲线即为所谓高大上的调色,其实在这方面,我也不是很熟练,而不擅长的地方,很一般不敢过度尝试。




    然而再看【行走】这个片子,我所关注的色彩是什么?是画面上部被黄昏余晖染上色彩的天棚,是画面下部地板的类蓝色,以及背景的蓝色灯与之相近的色调。    当麻团体会到这些,就会知道,我调色的重点将放在蓝曲线上。所以在蓝曲线上做了一些功夫,是的黄色与蓝色的色调更为自然,有了一些过渡感,防止两种颜色自身过硬,带来矛盾过于对立的感觉。当然,冷与暖的对比是这个片子里色彩上我布置的特点,但是二者过于对立也会使得画面过于生硬。




    调节B曲线之后,黄色有了一些色彩的变化,并且蔓延到了画面中间的部分。之后通过调节R曲线(微调)是的画面阴影部分微微发青,这样“黄色”与“蓝色”实现了交融,好的色彩效果达到了。G曲线我没有调。




    最重要的曲线调完了,稍微可以松一口气了(呼~)不过还没有结束哪。说些题外话,其实麻团的后期还是比较慢的,我自己倒也挺享受后期的过程。不过后期不能太急躁也不能过慢,过慢的话长时间对着电脑眼睛可能会有些疲劳,分辨明暗以及色彩的能力会有一点点下降。如果时间过长,最好休息一下眼睛 ^_^




    之后进行HSL调节,也就是对单个颜色的色相、饱和度、明暗度进行调节。这个部分我自己遵守两个原则:




    1.微调。不过度改变某种参数,不然会有惨淡后果。有些童鞋照风光片喜欢蓝天啊于是后期就在这里把蓝色的明亮度调的很低饱和度很高,实际上后果不是很好。




    2.调节一个颜色,要考虑到与它相近的类色。比如调节蓝色的参数,同时就要注意到与蓝色相近的浅绿色,紫色,和洋红。这样调节会更为自然。否则,由于在后期中画质受到了不该有的损害,有时候只挑中了一个颜色,此颜色与其他颜色区分的边缘会出现噪点以及波纹,这对于后期来说是致命的失误。也很难再弥补。









    在这个片子里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调节,倒是绿色的明暗度我提了不少,因为画面中心调速后面的绿色植物太暗了,稍微提一提吧~。




   之后,分离色调,笼统简单二逼地说,就是在高光和阴影上加颜色。这个倒是很有用的版块,不过也要注意不宜添加过多,比如说,原本色温正常,你加了很多的橘黄色,之后的片子就会很暖。当然你想要那种效果的情况除外。









    这个片子中,高光加了橘黄色阴影加了青蓝色,不过加的不多。




    这样似乎提到的版块都弄完了。




    其实在这些调完之后,这个片子的效果是这样的:









    整体偏暗。(啧啧)




    如果再调亮,画面偏右侧的高光部分就会溢出,这是我不想看到的。T^T




    当然,我可以让整体正常曝光,然后用画笔功能挽回高光的部分。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使用Lightroom 5的“径向滤镜”。









    点击径向滤镜功能,在那个高光部分画一个圆圈圈~通过调节可以改变圆圈的椭圆度,以及大小。在默认情况下,它的渐变范围影响的是圆圈以外的部分。









    默认情况下,LR会自动给渐变部分加上一个黄色,以提示你这个所加渐变的影响范围。缺点就是,我常常忘了这个黄色,然后就这么加上去了弄完渐变滤镜或者径向滤镜之后发现咦怎么又黄了。。于是先把这个黄色去掉。(即在径向滤镜里的“颜色处”点击色块,将S值调为0)




    那么如何确定渐变范围呢?我个人的习惯使将渐变滤镜里的曝光值调很低,然后再观察。之后,适当选取羽化半径,就可以确立最好的渐变范围啦。当然,弄好之后再把曝光度调回去……









    如果勾选“反相蒙版”选项,那么就是调节相反的范围。





    




    发现这个功能之后,我才意料到Lightroom这个设计在某些可以完爆Nik Software Viveza了。LR如果反向蒙版之后,也就相当于一种“点调节”滤镜了,此外还可以随便定义这个圆形区域的形状,嘿嘿。很有用。




    不过两者不能比较,我就是这么一说咳咳。




    总之,经过径向滤镜的调节之后,片子在Lightroom里的调节就完毕了。当然还有其他功能没有用到,但是不需要用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了。









    之后,导出,在Photoshop里继续调节。我最近开始迷上了导出tif,在PS里调好之后将tif格式的导出为jpg。其实,闲的……如果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用JPEG就好。况且tif又很大。




   在PS里,打开片子,新建图层,快捷键Ctrl+T,即为自由变换。直接调节,图层自由变换。按住Ctrl键,通知调节图层的四个角,既可以对于图层进行单独角的图形变换。按住Shift,图形等比例放大缩小。我之所以使用角变换是因为还想对图像进行进一步调节。(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在LR里进行裁剪的原因)




    这个时候也可以使用辅助线来辅助自己的图形变换操作,以达到最好的透视效果。比如我当时加了好多辅助线……不过在外人看来完全是强迫症作祟吧……




    调节好,裁剪。注意最后要让裁剪后的图形为严格的3:2,因为是原图形比例嘛。(额……这个也是我强迫症作祟!其实不是3:2也可以!)




    效果如下:









    在PS里首先要做些什么呢。哦别忘了事先说好的,去掉画面中不应存在的东西,那个粉色身影和保安。









    去掉的方法我基本上就是用仿制图章来去了,这个方法不在这里详细描述。左边那个粉色阿姨对不起了,仿制图章擦掉吧。右边那个安保人员大哥……其实我在这里用到了另一种小方法来把你擦掉,在这里不给出图描述,简单说一下吧~。




    因为我照了很多张,(我处理的这张叫A)于是我找出另一张相似视角的与这个片子差不多的,(叫B)那B里,安保大叔的位置没有人哦。于是我在LR里将A与B使用“同步”功能,这样,两张片子的后期就基本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使用LR的原因,方便快捷,也是为什么我后期加暗角的原因,如果加了暗角这个安保大叔就不好去了)




    然后裁剪出安保大叔位置的图形储存为素材B'。之后,在PS里,置入刚才做出的“素材”B'与我的片子A图层对齐(争取对齐)。(好乱!)




    之后,在PS里将A复制新图层A'放在在B'之上。这样,在PS里,A‘在最上面,B'在下面,原图A在最下面。然后用橡皮擦工具,在A'图层上擦安保大叔的位置,这样擦的部分就会变为透明,而露出的透明部分的下面,就是没有安保大叔的B'图层,这样不需要仿制图章,就可以弄出没有人的自然画面了~。




    以上这个方法是我突发奇想想出来的,也确实十分轻松地祛除了那个人,而且画面很自然。不过也算是一个笨方法吧,所以只在这里简单说了一下,就不细说啦。




    有人会问我,既然B没有多余的人,为什么不用B?额……因为B是我当时站着拍的,与蹲着拍的A差距还蛮大的。二者构图完全不同,所以我选取了A。不过在这里,B派上了用场。




    总之运用仿制图章将两个人擦掉,注意:他们在地板上映出的倒影不要忘了。。。之后,片子就长这样:









    看上去已经差不多啦~。不过我依旧觉得对比度不够,于是运用了一下Alien Skin Exposure 4滤镜插件,不是为刻意营造胶片效果,而是为了弥补一下对比度上的不足。(其实也没有必要哈。在PS里色阶或者曲线完全可以实现这种效果。)




    之后,用了Nik Software Color Efex Pro 4.0里的“变暗/变亮中心点”,因为,我还是觉得画面中心的雕塑太暗了。于是将画面中心稍微调亮了一下。




    关于后期滤镜插件,详见很久以前写过的滤镜日志~




    https://zhanghongyuan.tuchong.com/4623843/




    最后的最后,新建图层,“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选取适当的半径,之后将图层模式改为“柔光”,这样完成最后的最后的锐化,最终整个片子后期完成。









    P.S.每完成一步最好保存一下,记录过程。如果出现PS意外崩溃等意外状况,还可以继续进行不至于从头再来>_<




    打上水印,压缩大小,可以上传啦~。









    这就是麻团处理【行走】这张片子时的大致思路。本身后期水平有限,这个日志一定会有很多错误,希望各位能够批评指正,麻团也会从中学习吸取教训,大家一同讨论一同进步~。




    在这里给出这张片子在Lightroom里的预设吧。




    https://pan.baidu.com/s/1xgURe




    这个预设是完全版,也就是说包含了所有参数,以及径向滤镜等操作。




    我自己的习惯是每处理完一张片子,都把自己的后期储存为用户自定义预设,算是个备份。预设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便捷可以偷懒的东西,这样用也许就不好了。麻团个人认为,预设也可以成为很有用的东西,比如学习后期的时候,麻团自己喜欢把经典的预设反复琢磨,是哪里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与效果。这样在不知不觉间于自己也是一种进步吧。希望我自己的后期思路能给小伙伴们带来一些收获。




    好的就到这里吧~。感谢各位能够看到这里 ^_^




    人人网主页:https://zhanghongyuan.renren.com/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zhy1092030962/




    图虫:https://zhanghongyuan.tuchong.com/




    网易摄影:https://zhanghongyuan.pp.163.com/




    LOFTER:https://matuanzhang.lofter.com/




    Eput:https://eput.com/zhanghongyuan/




 




                                                                             2013.11.22




                                                                             于  北邮教二



评论

热度(63)